你願為夢想付出多少?
看著Still Life Still,會不禁捫心自問。
他們本身是一則現代勵志故事,所有團員從小一起長大,在離彼此家五分鐘近的加拿大社區。小時候玩的遊戲是躲在地下室玩團,一起上同一所小學、國中到高中,甚至為了音樂放棄上大學。雖然從小就組好樂團,但到了2009年才有機會出第一張專輯,這首還是今年才出的第二張專輯「Mourning Trance」,現在為了支撐音樂,兩個團員白天是貨車司機,另外三個一起打理公司事務,晚上才聚在一起像孩提時候盡情玩音樂,大約一周四天,而且就算這麼努力目前也沒有超紅。這不是一個最聰明或最刻苦的故事,卻是個警世良言,為了夢想,每天按部就班慢慢達成理想的樣貌,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呢?
夢想的形狀
由於跟Broken social scene同唱片公司,他們的歌曲保有相似的加拿大indie味道,再多了點懷舊的惆悵感,就像這支MV發生在團員身上的真實故事:想像有天你發現一堆老舊影片,是奶奶和素未謀面就去世的爺爺所拍,內容是自己老爸的一生,從小過生日、聖誕節、上台表演,到結婚的點點滴滴,你會有什麼感覺?Still life still的歌想表達的就是這種逝去的感傷。也許這些一起長大玩伴所擁有的夢想,就是不斷用音樂追憶逝去的年華吧。
西方取經的持久毅力
全世界的樂團,只要沒有變成Coldplay,都很容易跟上述的故事一樣,演成咬牙的血淚史,台灣的樂團「SelfKill」,也是西遊記裡,不斷朝西方取經的孫悟空與唐三藏之輩,為音樂的夢毅力不搖。他們突破台灣很典型的夢碎公式:大學玩團,當完兵後把學生的夢擺到現實後面,最後曲終人散。即使各自從矇懂的學生變身為外科醫師,半導體工程師,效果器設計師,分佈在台北新竹兩地,仍然願意用更久的時間生一張動人的專輯「公路白」。SelfKill用音樂告訴我們,夢想也怕有心人,人生最後都在比耐力, 能不畏恐懼堅持下去的人,就有機會得法升天。
台灣人「你往何處去?」
有次我問這首歌的MV導演洪詩慧,到底想講的是什麼故事?她說身邊有很多人離鄉背井,到台北或異地找個夢,平時把自己裝的很滿努力打拼,只有從久久一次的返鄉,隨那些移動退後的景色,身體裡好像才真正有個東西被倒掉,一種放假,垃圾式的傾倒,空出新的空間,繼續前進。「你往何處去?」對歸鄉的人是個親切的問題,對異地奮鬥的遊子,卻是個彷徨而沈重的提問,但至少,當夢累了,我們總有家可以回。
隨文送上鈴木一朗小學時,寫下的作文「我的夢想」, 現在回頭看,他真的實現夢想了。
「一年365天之中,有360天,我都在拼命的練習著。」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