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年賈伯斯重返Apple拯救岌岌可危的品牌時,就是用這支成功的形象廣告「Think different」力挽狂瀾,短短一分鐘的畫面裡,你會看到愛因斯坦,約翰藍儂,甘地,金恩博士,畢卡索等人,只需一秒,你便知道他們改變了世界什麼。這些人,有的出於熱情,有的出於發狂的想像力,有的為了為民族奮鬥,不管原因為何,他們都用小蝦米的力量,翻轉了整個世界,而關鍵點在於
「 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,他們不墨守成規,他們也不願安於現狀。」
電子樂-改變世界最多的是
很愛做各式各樣排名的「Ranker」網站,就曾排名了「對電子音樂最有影響力的人」,名單裡有David Manucuso, Afrika Bambaataa,Depeche Mode,Daft Punk,New order,The Prodigy,Brain Eno等等,要上這份榜單很簡單,關鍵就是:你是「第一個發現」並且去做的人。下面我選了個人覺得三個最關鍵的「拔頭香」之人,因為有了他們,電子音樂的歷史被大大轉彎。
1.
James Brown-有了他,節奏開始跳動
同時被稱為靈魂樂教父與Funk音樂教父的James Brown,會在舞台上燃燒自己,唱一唱就突然劈腿,或是下跪,完全無法預測下一秒會幹出什麼事,他的不羈性格在50~60年代開創了重視節奏的Funk音樂。
原本在Funk音樂之前,盛行的Blues,R&B或Soul,都是強調「旋律」和「和聲」,像是同時期另一個靈魂樂教父Ray Charles,音樂調性還是以鋼琴等樂器搭配人聲,直到James Brown,開始強調貝斯與鼓的「強烈節奏律動」,變成適合跳舞的音樂,並且演變為之後的Disco與House等音樂類型。
(Funk音樂產生之前,強調旋律和和聲-Ray Charles)
(Funk音樂,開始更加著重節奏律動-James Brown)
2.
Kraftwerk–專攻「有史以來第一」獎項
有聽電子音樂的人,一定聽過德國的電子音樂先驅Kraftwerk,但其實在他們之前,已有許多人嘗試用電子儀器做音樂,像生於1925年的Daphne Oram,會拼接錄音室的器材,玩一種科幻感十足的聲響,那為什麼Kraftwerk還能有如此元老地位呢?
原因在於他們所作的新嘗試:第一個把繁複的西方古典音樂的結構,轉化為旋律重複性高,並具有極簡主義的新音樂。他們也是第一個完全使用電子儀器作音樂的人,而電子變聲過的vocal,在當時也是一種全新的革命。
3.
Francis Grasso-史上第一個做Mixtape的奇琶
其實早期的DJ放歌,是「完整的一首接著一首」播,沒人想到要把歌「連起來」放。
到60年代末,才出現了Francis Grasso這個異想天開,把歌串連起來不間斷的奇琶, 會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:不想斷了台下觀眾的興致。
「就像發現火一樣,一切都是個意外。」
從下面連結的音樂可重返1971年的舞廳,聽聽最初的接歌技術與現在有何差異,注意3:59秒從「Dennis Coffey的Scorpio」接到「Earth, Wind & Fire的Come on Children」時,接的有點生硬,因為當時儀器還很陽春。
不過他算是發明了「對拍」技巧,並改變整個電子舞曲拼貼的文化,也在80年代末CD問世以後,間接拯救了黑膠唱片,因為DJ們已離不開唱盤的「手感」與刮盤技術。直至後來的mp3與CDJ問世,逐漸打擊黑膠市場,反而這一兩年吹起復古風,黑膠唱片才又有死灰復燃之勢。
把失去的找回來
如果世界真如跟尼采所說,是每個人帶著各式各樣的濾鏡,自身篩選而形成,「沒有真理,只有解釋」,我們理當think different,質疑一切看起理所當然的事物。但光這樣還不夠,還要克服一件事。
初到紐約玩時,覺得路上的廣告好像也沒有特別厲害,展覽的作品有些像是我們大一大二的學生作品,但漸漸我發現那些「不是很厲害」的東西,不會在別的地方看過,它們不是完整的作品,也不是完美的想法,但絕對有自己獨特的觀點,爛的有趣,歪也歪的有梗,可以像種子一樣啓發他人。
最後得到了一個很深的感觸,我們的成長經驗裡,很希望被肯定,所以只敢拿出「自己覺得有自信」的作品,卻讓這個「力求完美」的包袱捆綁了一二十年,很多有趣的過程和點子就在這個執著裡消失了。也因為想要「完美」,過度在乎他人眼光,或是過度參考國外「安全又完美」的成功品味,只把重點放在模仿「型」上,卻忽略了最重要的「文本內容」與「文化思考」。
我們體內不安的點,源自於無法認同自己,缺乏自信,所以受限在無聊的「完美框框」,間接將不安因子擴散到所創造的音樂,設計,生活方式等層面。其實不管是天才或瘋子,甚至是隔壁的王媽媽,誰都有可能改變世界,但最根本的,是我們要向內先認同自己的一切,包括這片土地與文化背景,才能找最佳的觀看視野,進而改變世界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