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0331

為什麼我們要多參加派對?/「SOMA」之派對精選介紹


為什麼我們要多參加派對?


近來一連採訪了許多音樂人,我都會問他們,對派對文化有何觀察,收集了一些心得:
1.
李化迪,來自北京的DJ:
北京圈子很小,老一點的人做Techno和House,新的人做Bass Music。創作的人很少,質量高的更少,以音樂為主打的夜店幾乎只有兩家。
聽起來比台灣還辛苦。

2.
劉軒,用西方養成的視野看台灣DJ特色:
我們的DJ是一把瑞士刀,樣樣通,卻難有真正自己的風格。因為市場小,發展歷史短,電子音樂文化不夠精緻和多元,主流夜店被EDM洗得很慘,DJ為了賺錢、滿足不同族群,分散了太多精力。
瑞士刀很好用,但DJ不該很好用。

3.
DJ Chicano光頭哥,台灣始祖級放黑膠的Hip hop DJ:
「每一個在主流夜店放歌的DJ,內心都會有個拉鋸,怕一直放流行歌會違背DJ精神,想選喜歡的歌又要顧到觀眾。」
DJ和客人的品味,到底是先有雞,還是先有蛋?

4.
DJ Mykal林哲儀,遊走於underground和主流夜店的資深DJ:
雖然覺得這兩年underground的派對很難辦,但從以前在Partyroom放歌的經驗,發現主流夜店的客群,其實可以接受undergrond音樂,只是店家為了票房,不願意嘗試給這種音樂。
他為了想結合兩個族群,特地把underground派對組織「Urban cyclops」辦在主流夜店Room 18。



支持在地音樂人派對

台灣這些大大小小問題,放在歐美已成熟多元的電子音樂文化裡,也許都不成問題。
倫敦或德國假使一周一堆techno派對,我們一周一兩個。彈丸之地的台灣,派對生態維持著脆弱的多元性,我們能有這麼多選擇權,參加各式音樂派對,是因為一群不怕死的派對主理人,在艱難環境下仍然想與大家分享喜歡的音樂。
我們到農民市集支持在地小農,買正版的音樂、走進電影院支持創作人,好的派對也需要支持,其實只要多花一兩百元,就能為沙漠裡的生機澆澆水,讓台灣的音樂生態更加豐富蓬勃,也能得到開心的回憶,何樂而不為?




台灣派對  精選介紹


10454368_1425067827768284_8956988593736735375_o


What’s SOMA?
「SOMA」,一種很酷的迷幻藥名字「美麗新世界」,是近期會在Korner看到的電子音樂派對。
如果用活生生的「人」形容SOMA,這個人在音樂路上一路走來始終隨性;因為共同喜歡的音樂,會在派對遇上喜歡一樣音樂的朋友;在唱片行無意間找到了想收藏一輩子的CD封面,不跟從主流媒體聽著自己選擇的音樂,有時過於沈浸在音樂裡而有點出世,SOMA的派對理念,其實就是我們聽音樂的態度。


好音樂聽不完
派對主理人DJ Yen和Lilybeer皆為音樂創作人,對音樂的多元性與獨特性,有一定程度的堅持。一開始只是為了過年找留在台北的朋友一起來玩樂的派對,接下來的日子二分為在Pipe Live House的「腦內派對」,以及轉戰Korner的「SOMA」。
由於Korner主要為外國人聚集,SOMA的曲風將更自由多元,更直接與歐美音樂連結,未來也會邀請國內外DJ上傳混音作品至派對Podcast,豐富台灣派對文化。

派對主理人之一DJ Yen,電子團「沙羅曼蛇」前團員      
842850_140020839495803_1935095011_o派對主理人之二 Lilybeer幽默照,現為「不熟的朋友派對」團員
10441968_1425039937771073_6486865263300706859_n




來自荷蘭的黃皮橘骨  DJ Modeus

6/13 SOMA的派對「星期五的深夜鎖碼頻道」,將邀請DJ Modeus,他從小生長在自由的電子國度-荷蘭, 一身自由不拘的態度和對各方藝術皆具有敏銳的風格見解。
Modeus在電音派對文化的切入方式,雖然非直接在聲波上帶給參加者衝擊,但他長年協助活動所培養的音樂品味與底子,讓他在近年也開始展現其迷人的荷蘭品種才華,特別是Techno,Electro sound上。不管是現場混音加上自己的創作作品,都會不免驚奇地發現這位黃皮橘骨旅居台灣的音樂人、平面設計師、藝術家正誠實地流漏著他長年下來的美感跟態度,很高興在台灣,就能聽到這麼棒的電子音樂。
10461587_1425035754438158_10831721_o (1)

No comments: